一大波城投展期来袭?!
我们在《遵义道桥:156亿银行贷款展期20年保标债兑付》一文中曾指出:展期的核心思路是将平台的非标债务和银行贷款进行展期和降息,从而保证公开债券的正常兑付,降低债务利息成本,进而缓解债务压力。近期,辽宁省预算报告里提到“帮助市县将非标高息或到期隐性债务进行展期或重组,缓释到期债务风险”。此前,云南、甘肃也均有非标展期的案例。
2023年地方财力继续维持紧平衡状态,遵义模式有可能被贵州省及省外其他弱区域城投进行复刻,从而引起类似遵义展期之后的舆论冲击与市场恐慌,此时,客观而中立地理解展期,尤为重要。
展期背后的博弈
展期是缓解还款压力的常用方法。是指贷款到期不能归还,经贷款人批准办理延长归还时间的手续。城投展期涉及到地方政府、银行、城投平台、监管方本身等多方的利益。从展期行为本身来看,银行是贷款方,城投平台及其实控人地方政府是借款方。不管是对于借款方还是贷款方,展期都是一把双刃剑。
对借款方城投公司及其实控人地方政府来说:
一方面,展期对缓解债务压力具有一定效果。特别是对于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占比较大的地方政府来说,展期能在短期内缓解债务压力、防止违约事件发生,从而维护地方信誉。比如贵州银行贷款展期保债券刚兑。
另一方面,苛刻的展期方案会影响地方信用基本面,恶化当地融资环境。当展期方案要求银行让利较多时,释放出的是地方政府资金难以支持城投平台,流动性不足的信号,将对当地信用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。比如永煤违约事件以后,投资者更加谨慎,促使河南城投整体表现较差,净融资额多月为负,且信用利差明显走高。
对于贷款方银行来说:
一方面,展期势必对自身利益有所让步。城投贷款展期一般伴随着利率下调,此时银行不仅不能按时收回资金,还以低利率释放了大量贷款额度。
另一方面,展期可避免自身的不良贷款率。贷款展期一般是当地资金流动性压力较大时申请,且城投债务往往规模较大,若逾期将大幅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率,不仅浪费了贷款额度,还会影响银行利润,甚至导致银行系统性风险。同时由于区域银行的经营发展受到当地政府政策影响较大,所以配合展期还能表达出银行配合地方政府通盘考虑、统筹协调的意愿。
此外,展期方案能否达成,也离不开监管系统。展期与否实际是监管体系在银行经营与城投平台运行之间的权衡。一方面,监管部门在展期期限上设置了一定约束,以避免无限制的展期对银行带来巨大冲击。另一方面,监管系统在严格把控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,支持政府债务展期,以避免城投平台因无力偿还债务,走向破产清算的道路,从而严重影响当地信誉。
总结
在城投的债务偿还优先级中,公开债往往排在第一位。为了确保公开债按时兑付,城投一般预留资金,暂时推后贷款和非标等的偿付。叠加较高的债务压力,弱资质区域倾向于利用贷款展期等方式来保证公开债刚兑。对于债务结构中银行贷款占比较大的地方政府,在急需缓解债务压力时,展期是效果突出的一种方式。而银行一般愿意让渡部分利益,与政府协商制定展期方案,以避免不良贷款率提高以及增加政府统筹协调难度的局面发生。制定过程中,监管系统为避免银行流动性不足,对展期期限做出一定要求。展期方案谈判的过程中,三方相互权衡让步,最终达成统一的方案。